主动自由 · 2021/06/12

自由的详细描述

引用两段柏林相关的东西:

关于自由,20世纪最杰出自由主义思想家赛亚·伯林:

自由是源自个人想要成为自己主人的期望。我希望成为我自己的意志,而不是别人意志的工具。

我希望能成为重要的角色,不做无名小卒;我希望自己做决定,而不是由别人决定;我希望拥有自我导向,而不是受外在自然力影响,或者被人当做是一件物品、一只动物、一个无法扮演人性角色的奴隶;我希望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思想意志而积极的人,是一个能够为我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,并且用自己的思想和目的,能解释我为什么做这些选择的人。

只要我相信这一点,就是真理,我就觉得自己是自由的,而如果有人强迫我,就不是真理,在此情形下,我就觉得自己受到了奴役。”

昨天说的自由和自在的关系,柏林的类似定义是“积极自由”和“消极自由”,大的区分维度也是主动性和被动性,放在市场营销理论里是天堂和地狱,放在公司运营里是增加收入和避免风险,放在日常生活里是我想要和我不要。

这两端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,人每天都在想要和不想要之间做出各种选择,是否自由的主要区别在于,这些选择是你自己决定的吗,还是被动被安排的。

每个人是否出生,都不是自己决定的,一生那么多不能自己决定的选择,自己能选择的机会本就不多,如果一直不选择,或一直被迫,可能会拥有“习得性无助”:

当一个人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,无论他干什么,都以失败而告终时,他就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了整个局面。

于是,他的精神支柱就会瓦解,斗志也随之丧失,最终会放弃所有努力,真的陷入绝望。

习得性无助会导致做事都特别拖延,因为不想再失败,只想一战成名,多数情况下结果是闭门不战。

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,一战成名的基础是战,而不是深度思考,没脑子的战也可能赢,思考再周全只要不战,也是输。

无论多少次失败,只要再次出战,即使动作完全没有变化,由于世界的变化无常,也有可能取胜。

爱因斯坦说“人类很蠢,总是做同样的动作,期待不同的结果。”这句话唯一确定适用的场景:什么也不做,就什么也不会发生。

只要有所动作,就可能有变化,即使不做深度的复盘,不做成长的总结,只要一直战斗,就一定有战胜的可能。

那些人说的谨慎思考再行动,是假的,都是个人的幻觉,或者事后的诸葛亮。没有这回事儿,思考再重要,其价值也不到行动的10%,思考多深都是自己的幻觉和安慰。

泰森的名言,给予所有人一击:”每个人都有个计划,直到嘴上挨了一拳。”